喜悦书院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二四一 望洋兴叹(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报纸上关于姚雯雯绑架案又掀起了一股热潮。

绑匪潘应美亲笔签名画押的供词在各大报刋上都刊登出来。

上海满街的报童大汗淋漓地奔跑着。

“快看!快看!东瀛人出五十根金条绑架姚雯雯!”

“最新消息,绑匪潘应美亲笔供词!”

“东瀛黑龙会,上海青帮参与绑架案!”

……

《靖安日报》、《边区日报》及靖安电台和边区电台在报道了事件后,连发几篇社论。

“东瀛人人意欲何为?”

“东瀛人用心险恶!”

“团结就是力量!”

靖安的歪嘴文人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写出几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好文章。

全国的报刋几乎都转载了这几篇社论,许多老学究都不禁暗暗佩服,这靖安人看问题不一般,高屋建瓯,直指要害。

老百姓更喜欢看这种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文章,不喜欢那些和稀泥唱颂歌的。连带着巜靖安日报》等几份边区报刋在全国发行量大增。

广西督军老陆,湖南督军老唐,云南督军老蔡等几个人也发了声明,遣责东瀛人的所做所为,支持刘大双讨还正义。

王金荣现在有点后怕了,我的个乖乖呀!这帮北方蛮子也太厉害了,从领事馆里活生生的把人抓走了,东瀛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原以为自己是上海滩的老大,跺一跺脚,上海滩都得地震。现在看可不是那么回事,真把人惹毛了,估计我这王公馆也得被人平了。

得了,收手吧,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周边几个省的人都支持这个姓刘的,估计陈督军表面上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可是,王金荣老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脑袋有点要脱离而去的感觉。

这可不是啥吉兆,王金荣心里直突突,敢紧叫多了几个人,把王公馆前后左右都守住。

刘大双现在也有点后怕,大张旗鼓地派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小队赴上海,他要赶紧把姚雯雯接回来,别到时候又一个媳妇儿娶不上了。

江苏督军老程打定主意跟刘大双搞好关系,他可是在苏州待了几年,现在又是督军,对于一省的财政收入很是敏感。

他在东北为官多年,对东北的过去有深刻的了解,眼见着刘大双把靖安这么个偏僻小县城发展成了东北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心里对刘大双是相当的佩服。

特别是对于刘大双不畏强敌,抵御外侮,更是啧啧称赞。

想当初庚子年间,他可是亲眼目睹了罗刹军队对于东北的烧杀抢掠,为了东北老百姓少受点苦,他挺身而出,与罗刹军队多次交涉,可惜毫无用处。

后来,罗刹占了齐齐哈尔,让他做个傀儡黑龙江将军,老程宁死不从,投江自尽。

虽然被罗刹人救上来了,但也坚决不做。

后来受到了老袁系徐世昌的排挤,告病返乡。

老袁失势后,他又被启用,先后在江西和江苏为官,最后做到江苏巡抚。

武昌起义后,他被推为江苏督军,是第一个反正的大清官员。不过,新兴力量对他不是很信任,他也无所谓。

守着富裕的江苏,一分财税不上缴,还天天哭穷要拔款。

骨子里,他对大清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奕老六一联系他,立即就答应了,只提了两个条件,一是江苏新军的武器由刘大双供应。第二个是刘大双来江苏办实业,把江苏尽快发展起来。

奕老六眉头都没皱就答应了,对他来说,只要目的达到了,啥条件都可以答应。至于以后怎么履行,他可从未想过,这一辈子大清的官都是这么当的,啥时候说话算数过。

这次听说青帮不许商人把生丝卖给姚家,老程看看,这机会到了。

马上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的大商人叫来。告诉他们,本督军在苏州设点收购生丝,按市场现价,不拖不欠,有多少收多少。

这些商人这阵子正发愁呢,上海那边神仙打架,弄得他们手上的货出不去了。一听督军大人收货,还不拖不欠,立马答应了。个个喜笑颜开地回去发货。

老姚立即通知姚家,所有生丝我在苏州帮你收好,青帮算什么,离了他还不做槽子糕了。

姚平治立即通知姚希瑞,说现在有个机会,咱们赶紧去靖安订设备,在苏州建个缫丝厂。不过,姚平治也提醒姚希瑞,咱们姚家别吃独食,你联合几个苏州当地商人一起合股来做,免得以后犯说道。

姚希瑞拈须微笑,说道:“平治!放心吧!这规矩我懂,咱们姚家经商几百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

说完,哈哈哈一笑,屁颠屁颠地去办了,这可是稳赚的买卖,必须抓紧。

东北葫芦岛,一座机场上,一架架飞机正分批起飞,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岛插着旗帜,保安军空军正在训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